72岁的惠大娘攥着病床边的栏杆,望着窗外渐深的暮色,感慨万千。三天前,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改变命运的手术——在同一台麻醉下,两处致命肿瘤被同时精准切除。这场突破传统治疗范式的手术,由日照市中医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振波与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新伟联袂完成,标志着该院在肠癌肝转移治疗领域迈入全新阶段。
1黑暗中的微光:当绝境遇上创新
惠大娘因反复便血三个月就诊,最终确诊为结肠腺癌合并肝转移,这一变故如同晴天霹雳。传统观念中,这类晚期患者往往陷入“原发灶与转移灶无法兼顾”的治疗困境,未经治疗的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无法肿瘤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
转折发生在多学科诊疗(MDT)会议上。影像科提供的三维重建模型显示:结肠原发灶肿瘤已造成肠腔狭窄、大便困难等临床表现;肝脏转移灶虽直径超过2cm,但位置靠近边缘,且未发现其他转移病灶。经过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影像科专家详细的术前讨论,一个先进的方案浮出水面——荧光腹腔镜下同期切除结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
展开剩余52%2刀尖上的舞蹈:荧光照亮生命边界
手术室内,无影灯将操作台照得雪亮。王新伟手持荧光腹腔镜,吲哚菁绿(ICG)造影剂缓缓注入患者静脉几秒后,奇妙的变化在屏幕上显现:原本与正常组织几乎同色的肝脏转移灶,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泛出荧光绿色,如同黑暗中的幽灵被突然点亮。“这就是肿瘤的‘死亡标记’。”王振波解释道,“荧光技术让1毫米的微小病灶都无所遁形。”
两位专家的手术刀在荧光导航下精准游走。王新伟在绿色荧光的指引下,用时1小时完成转移灶剜除,最大限度保留了健康肝组织,王振波以超声刀完整切除结肠肿瘤,确保切缘阴性,并清扫淋巴结。整台手术非常顺利。
3重生之路:从绝望到春暖花开
术后第二天,惠大娘就下床活动了。“昨天还觉得活着是种煎熬,今天竟能自己走到走廊看夕阳。”惠大娘身体境况的转变,得益于同期手术的创新优势——传统分阶段治疗需2-3个月,而荧光腹腔镜技术使同期切除成为可能,一次麻醉下完成两台手术。
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两位专家多年的默契配合。胃肠外科团队专注胃肠肿瘤微创治疗,肝胆外科团队深耕肝胆胰复杂手术,两支队伍通过MDT平台形成“精准打击肿瘤”的闭环。“我们不是孤胆英雄,而是交响乐团的演奏家。”王振波比喻道,“每个声部都要完美配合,才能奏出生命的乐章。”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荧光腹腔镜等精准外科技术的应用,将会让越来越多的晚期肠癌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
发布于:山东省双融配资-股票网app-证券配资官网-配资点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