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都
中午12时,参观结束镇原县图书馆——其间佳萍师妹对其中部分文学(史)的书籍感兴趣,拟年后再来细细阅览,考察一行就近吃了午饭。下午一时,驱车返回平泉,寻找第一处遗址——黑土梁遗址。
据镇原县博物馆的资料介绍:
“黑土梁遗址,旧石器时代,位于镇原县平泉镇八山行政村南500米北徐自然村庙岭。遗址地处沟底,林木茂盛,土呈黑色,堆积6米厚,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8年省、地博物馆进行试掘,获得了一些标本,石制品有石球1件、石核5件、石片2件、刮削器3件;这些石制品埋藏在暗灰蓝色的粘土层中,埋葬深度达10米,石料以石英岩为最多。其中凹刃刮削器由黑色石英岩石片制成,加工比较细致,凹刃上有经过多次修理和使用的痕迹。石球由含铁锰质小斑块的钙质结核制成,通体被打琢得相当圆,直径8.8厘米,重878克;大小和豫西三门峡、山西丁村、匼河等地出土的石球大致相同,但加工更为精细;与山西阳高许家窑出土的石球相比,黑土梁的石球表面上不见互相对敲的痕迹。黑土梁遗址发现的石制品人工痕迹清楚、地层剖面可靠。与文化遗物伴生的有普氏野马、披毛犀、牛、鹿、獾等动物化石。从出土标本看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5万年左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剩余78%按图索骥,我们找到了北徐村所谓的“庙岭”——有座庙的一道山岭。真正到了塬边上,面对广阔的沟壑纵横,有点傻眼,根本看不清楚遗址在哪一块?无奈之下,我和雷雷师弟进村子去寻找知道遗址所在地的人。年轻一辈的人根本不知道,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即使知道,又嫌远,不肯带我们去,最终在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一位名叫徐思文的老人。老人一听说我们是来找遗址的,非常激动,说是我们可算是找对了人,全村没有比他更了解遗址的人了。顺便问了一下我们是做什么的,听说我们是一些大学生还有中学的老师后,非常赞叹。一路上,老人侃侃而谈了自己对于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种种想法,不得不说,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思想如此先进,令人刮目相看。
遗址在沟底,要走山路下山去。我已经很久没有走过下沟的路了,村里的沟路也早在十几年前就塌掉了。以前人们经常赶毛驴到沟底的山泉里驮水或者放羊,孩子们也经常去沟里玩耍,但现在都只剩下回忆了。路虽然不窄,但有些地方非常陡,下坡与上坡的时候都要讲究技巧,才不会伤着膝盖。老人走得下坡走得非常快,也很稳,我们在后面跟着,真害怕他摔倒。顺着山路下去到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再转过去,就看到了省政府立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老人说碑子立在这里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么偏僻,别人都很难看到,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没什么效果,他强烈主张把碑子移到山顶的塬边,并以碑子为中心,在方圆几公里内,开发成一个遗址公园,借助四周秀丽的风景,一定会很美。只可惜没有人采纳他的意见。
看到碑子,考察一行都很激动,这是我们实地考察到的第一处遗址,还是年代久远的旧石器遗址。看过碑子,我们继续往沟底走,前往当初发现遗物的地点,以及著名的“黑土层”。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黑土,有整整一面崖壁,都是非常坚硬的黑土块。据老人说,黑土可以作化肥,上世纪生产队经常组织群众来这里驮运黑土到田地里去。我们猜想,五万年前,这里植被茂密,原始人类和各种大型动物生活在一起——这里曾出土了大型的动物骨骼化石,犀牛的牙床,原始牛的牛角,以及很大的鹿角等。后来气候变迁,森林沉积,慢慢变成了现在堆积如此厚的地层。也可以设想,黄土层之下,就是厚厚的植被堆积。近二十年来,黄土高原的石油钻探开展得如火如荼,给当地百姓带来多少利益不清楚,但是油罐车压坏了农村的路,让百姓叫苦不迭倒是事实。
老人说,以黑土崖壁为中心,这一道沟都是遗址所在地。我们仔细地查勘了这道沟,沟底还有溪流,和一些水塘子,还有小的泉眼。这让我们很惊讶。凭我们的直观经验,近二十年来,黄土高原的水位,因为地下水的开采,以及气候的整体干旱,下降了不少,没想到这条沟里的水位还挺高的。又或者说,这条沟比较深?但再次看到泉眼,让我们很兴奋,仿佛儿时玩闹的场景又展现在眼前。我们看了四周的山体,被流水侵蚀很严重,很多地方有明显的山体滑坡的迹象,流水切割的断面上,可见各种植物的根系,以及夹杂的石头。老人说翻过山另一道沟里还有两眼极为清澈的山泉,泉水清冽甘甜,但可惜我们时间有限,不能再去探索了,只好留待下次。
捡了两块黑土后,我们就开始上山,有些地方的是羊走的路,加之刚融化的积雪,有点滑,越往上走越陡。因为有些经验,所以走起来倒也不是特别吃力。想起小时候,最害怕走上坡路。上到塬上边,大家都出了一身汗。我们记下了老人的电话,祝愿他长寿安好,以后有机会还来找他。就此和老人告别,而考察一行,也个个口干舌燥。前往平泉镇补充水源。
发布于:山东省双融配资-股票网app-证券配资官网-配资点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